热点关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寻找创新标杆】刘东章:掌握海洋钻井平台“密码”的“大国工匠”

更新时间:2022-06-08

开栏的话:“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弘扬创新精神,谱写新时代华章,本刊精心策划的“寻找创新标杆”专栏从本期开始正式启动,将对装备设备领域创新标杆人物和创新标杆企业进行系列报道,旨在为装备设备领域具有创新意识的先进企业及先进人物提供一个推介平台,欢迎广大读者及企业予以关注并积极参与。



刘东章,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海洋钻井公司特级技师,在石油系统工作29年,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凭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一次次打破海洋钻井平台进口装备“卡脖子”技术壁垒,助力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为能够端牢能源饭碗、推动技术先导书写了精彩华章。


努力成为一名可堪大用的高技能人才


聚焦:新中国石油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随着大庆、胜利等油田的相继发现,海洋石油勘探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1978年11月,胜利一号钻井平台下水,标志着胜利油田海上大勘探大开发时代的到来。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起点高、风险大,对装备要求更高。


1993年,刘东章从技校毕业,分配到海洋钻井公司,当时正是胜利油田海上实现年产油10万吨、迎来全新发展的时期,为那些刚入职的技能新兵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爱琢磨、爱动手,加上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刚刚迈出校门的刘东章选择了“不一样”。

没想到一上平台就遇到了“拦路虎”。学校学的是国产190柴油机,平台上是美国的CAT系列柴油机,两者有许多差别,而且大部分的技术资料都是英文的,一点也看不懂。

不懂就学,困难没有难倒他,反而成了他面对挑战前行的动力。为了能看懂这些技术资料,他开始自学英语。不管是在平台还是倒班回家,英语书籍总是不离左右。

刘东章现场向师傅们请教,对照设备查资料,利用业余时间,一头扎进石油大学图书馆,还旁听专业英语课程,请教专业老师。3年下来,刘东章学习用的稿纸摞起来能有一人多高,不仅翻译了平台所有柴油机英文资料,还取得了山东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大专文凭,为能够掌握操作使用、维护保养、排除故障、革新应用技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不仅爱学习、爱琢磨,更喜欢“捣鼓”。在同事眼里,这名年青人跟别人还真不一样,有一股子使不完的钻劲儿。

平台柴油机原冷却方式为风冷,冷却效果不好。为了改进这一情况,他白天扎进机房观察,晚上熬夜查资料、画图纸、写方案,利用海水作为冷却介质,改风冷为水冷的柴油机冷却系统应运而生。成果应用后,单平台年可节省燃油150吨,动力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大幅提升。

初获成功的他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完成柴油机进气道关闭装置设计、CAT3500柴油国产空滤技术改进、机滤国产化研制应用、海水淡化装置技术改进、挠性落鱼打捞工具设计等设计发明与技术改造121项,总结出了1套适合海上生产的CAT柴油机操作维护保养方法,提出并解决现场装备技术难题60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76项、山东职工创新成果3项,发表论文20多篇,40多项成果在集团公司推广应用,累计增效7000多万元,逐步成长为海洋钻井装备领域的行家里手。


解决海洋钻井平台“卡脖子”技术的蓝领专家


聚焦: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国有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海洋钻井公司积极扛起央企担当,从渤海湾到波斯湾,再到几内亚湾,吹响了进军国际石油工程市场的“冲锋号”。


良好的英语基础和扎实的设备操作管理技术,使刘东章获得了随胜利10号平台远赴波斯湾打井的机会。这一次,他从司机长岗位走上了机械师、操船师岗位。

出国打井,需要克服重重困难,语言关成为“拦路虎”。刘东章主动请缨,翻译了CAT柴油机、MH型顶驱、derrick离心机、海水淡化装置、MAGALLEN技术规格书等30余万字的英文技术资料,参与HSE岗位作业指导书的英文翻译与校订工作,编写了吊车司机、司钻、泥浆工、直升机指挥和船舶对话常用英语,成为员工学习实用外语、掌握岗位应知应会的工具书和必备资料,助力平台队伍顺利通关。

波斯湾打井期间,他利用休班时间,收集现场第一手资料文字达20余万字,整理视频、音频,参与编写出版《涉外录井英语》,并成为了长江大学相关专业英语培训教材;为胜利职业学院编写《百思通达系列涉外英语》,并经常应邀授课,为中国石油工程队伍走出国门闯市场传授国外工作经验。

平台远离祖国、远离基地、独自作战,后勤供给和技术支持相对匮乏,装备保障成为致胜关键。2016年1月,正在施工的胜利10号平台,顶驱突发故障,刘东章同电气工程师迅速作出判断,顶驱B电机绝缘为零,提出加装备用电缆改用A电机的使用方案。为了不影响日费获取率,平台准备把握拖航等拖船“窗口期”进行维修更换。顶驱是进口设备,也是钻井的关键动力部件,更换顶驱电机由于工艺要求高、修理难度大,一般需要请外方专家现场指导并进厂维修,费用高昂且用时长。刘东章不信这个邪,他反复研究英文说明书,上网查找资料,咨询国内专家同行,自行设计加工顶驱电机齿轮拆卸工具。

“能不能用烤箱精确控温加热,进行顶驱齿轮热装。”更换过程中,还是遇到了麻烦,如何解决现场精确热装难题成了这次维修的关键,刘东章的一个“金点子”使问题迎刃而解。在不具备进厂条件的情况下,采用生活用的烤箱,先将顶驱齿轮精确加热到预定温度,再进行热装,解决了顶驱齿轮与轴过盈配合的安装难题,达到了“工匠级”安装水平,一举打破了国外“卡脖子”技术难题。

此后,在平台的支持下,刘东章组建设备维修小组,24小时加强对平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平台主机燃油漏入油底壳,10分钟就找到故障点;平台主机抖震严重,设计弹性联轴器取出装置,5分钟完成拆除;进口铁钻工液压系统故障,国产化改造后恢复正常使用;柴油机进口滤芯缺货,研制国产滤芯替代,更换周期由168小时延长到2160小时等等。除有资质的设备外,全部实现了海外自修。

BS-14H完井后移位过程中,平台桩腿入泥达25米深,先拔哪一条桩?如何冲桩?上桩靴面还是下桩靴面?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在拔桩之前就做足了功课,制定了详细的部署和计划,经过53个小时连续奋战,完成了胜利10号平台在波斯湾的第一次拔桩、移位、插桩、预压和压载作业,比该海域最快记录提前4天,多创效益14.4万美元。

期间,刘东章与英国、伊朗、委内瑞拉和亚美尼亚4国5位船长紧密配合,安全顺利完成了18次平台拖航移位作业,接来送往船舶、直升机3000余次,外方人员5000余人次,指挥吊装货物数万吨;提出平台在波斯湾水下特检代替坞检方案并实施,节省成本1500余万元,在打造“一带一路”中国石化新锚点上彰显着大国工匠力量。


为端牢国家能源饭碗孵化更多技能人才


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早已成为国家层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举措。作为行业带头人,刘东章也认识到,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鼓励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创新实践,催生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应用于海上高效勘探,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015年9月,在海洋钻井公司党委的支持下,“刘东章工作室”成立;2018年8月,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授牌;2021年9月,“刘东章工作室”成为中石化首批示范创新工作室之一。

刘东章领衔的创新工作室,秉承“精诚团结、精研细钻、精益求精”的训,现已成为中国石化卡特彼勒柴油机实训基地、技能鉴定基地,独具海洋石油装备专业英语培训能力,是集技术创新、生产攻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创新型团队。“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代表,更应该体现职责担当,在提升海洋装备可持续水平的同时,为国家培养更多石油工程领域高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作出端牢能源饭碗等重要指示后,刘东章心潮澎湃,更加坚定了他大国工匠的信念和信心。

自2018年成立以来,工作室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海上一线创效、提升员工岗位技能水平为目标,开展技能训练、技术革新、成果推广等活动,集智开展攻关,共同把脉解决技术难题,成为技师发挥专业特长的“催化器”,员工创新创效的“推进器”,建议成果转化应用的“孵化器”,先后完成70余项创新成果,其中50余项获奖,发表论文15篇,取得国家专利70余项。在刘东章的带领下,工作室完成了4条海上平台的勘验工作,节支增收500万元。2022年3月,由刘东章创新工作室研发的《泥浆泵辅助维修装置的加工与运用》,获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省级决赛三等奖。

不仅如此,刘东章还依托工作室,大力开展员工培训和技术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由工作室编写的《柴油机技师轮训》《IADC钻井日报表的填写》等中石化远程培训课件,成为员工培训的经典教材。他们还翻译各类设备操作规程以及审定相关标准,承接工程公司高端海外设备管理培训班,完成海洋平台设备维修步骤课件和视频教学片,开展岗位技能拉力赛、技术交流、送教上平台、参观石油装备展等活动,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石油工程技能人才队伍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开展名师带徒活动,36人次在各级比赛中摘金夺银,其中6人在集团公司竞赛中获奖、10人在局级竞赛中获奖,涌现局级以上技术能手16人、技能大师1人、石油工程公司铁军名匠2人,36人取得技师及以上资格,12人走上管理和关键岗位。刘东章先后21次担任集团公司、石油工程公司等各类业务技能竞赛裁判和教练,作为客座教授,经常应邀授课,传授专业知识和国外工作经验。

(本文由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海洋钻井公司供稿)


社长兼主编:陈雪芹

电 话:(01068515135

编辑部

电 话:(010)68054816/68054838/68054839

广告部

电 话:(010)68054837

发行部

电 话:(010)68052048

学术稿件咨询电话:

电  话:(010)58408627

新闻投稿邮箱:

zgsbgcxw@126.com

技术文章投稿邮箱:

zgsbgc@126.com

开户行

工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户   名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

账  号

0200 0036 0902 2100 604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一区12号楼4门3层(10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