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话题:如何让智能制造成为制造强国的新引擎
更新时间:2016-05-16
编者按: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指出,将全面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有分析认为,《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规划将重点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智能制造是重中之重。为此,本刊邀请了4名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业内权威人士,就本期《互动话题》发表各自的心得体会。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博导王建民:
让工业大数据为中国制造插上智能的翅膀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双向转移”的挑战。一方面,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向越南、印度等劳动力和资源等更低廉的国家转移,另一方面,部分高端制造业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引导下回流。与此同时,200年的现代工业发展历史表明,随着一个国家经济走向中高收入水平,其传统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将逐步下降,而新兴制造服务业逐步兴起。
“智能制造”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核心内容,将为我国深度调整制造业结构,去除低端产能和库存,从而实现制造强国目标提供新动力。而实现从工业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跨越,必须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采集与加工分析为基础,跨界整合数据资源,实现终端与云端的闭环数据驱动。对于新一轮变革中的制造业而言,数据是“智能”的直接来源,是实现“智能产品、智能生产和智能服务”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
应对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战略机遇,国际知名工业软件公司开展了大量的创新产品和系统研发。我国传统高端工业软件市场长期被Siemens、SAP、Oracle等国外厂商所主导,信息化领域的关系型数据市场更是如此。以机器数据为主体的工业大数据,为新工业革命带来新机遇,对于装备制造业而言,数据更是事关国家安全与主权。必须抓住机遇、加大投入、跨界协同,实现国产化工业大数据软件技术的超越与应用的自主可控,让工业大数据为中国制造插上智能的翅膀,加快实现制造强国梦想。
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爱斌:
企业不该漠视“信息孤岛”隐患
在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发展智能制造的热潮下,我发现一个被众多企业追崇的现象:决策者往往忽视“信息管控一体化”的顶层设计理念,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去建系统,这些系统彼此孤立,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形成的本质原因,是软件商没有研发管控一体化系统,但为了推销产品,就给客户灌输模块化建设的思想。其实,这仅是权宜之计,企业往往心存侥幸,认为有信息化模块总比没有好,能够解决燃眉之急就好,但往往导致模块上线之后,弊端显现,但总不能刚刚建好就拆掉吧,只好硬着头皮用。
智能制造的典型特征是实现围绕供应链与财务一体化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深度融合,达到持续优化供应链和精准生产的目的。“信息孤岛”则违背了上述理念,隐患重重。一是不能发挥更大的信息使用价值,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二是管理效率没有真正提高。虽然模块化建设提高了局部管理效率,但这种做法其实只是手工作业的电子化。三是各个职能部门“单兵作战”。部门之间疲于应付,做接口,打补丁。
我认为,企业不该漠视“信息孤岛”隐患。一是企业应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在一个统一的管控开发平台上构建业务,保证各种数据在底层是联通的。二是“模块思维”要不得。要有共建共享的思想,致力于打通企业的“任督二脉”,而不是拼凑型系统。
制造企业全面信息化,全过程透明化是大势所趋,你准备好了吗?
特变电工四川(德阳)设备总监李建普:
以两个“三化”为抓手进军“智能制造”
在全球经济危机日益严峻的环境下,一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产业巨变正在席卷全球。各主要工业国家纷纷投身这场创意大赛,“第三次工业革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工业4.0”等概念层出不穷。面对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巨变,中国工业站在十字路口上,也吹响了中国工业的迎战集结号《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并成为中国版智能制造的历史起点!
在这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产业升级中,智能制造的主导模式一定是“工业+互联网”。那么如何实现这个宏观愿景,其实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和虚拟现实交互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智能制造在生产系统方面的技术表现,CPS追求的是生产制造系统的数字化与虚拟化,以及数字虚拟工厂与实际工厂之间的紧密对接和高度一致的协调管理。
在特变电工的工厂内部落实CPS的核心理论就是“四做”,即做优、做精、做强、做先,抓手为两个“三化”建设。
第一个“三化”为工厂硬件的建设,也就是管理信息化、设备自动化和产品智能化项目。管理信息化主要体现在工艺设计、生产机台数字化;电商的“优商”平台、客户关系与分销业务管理一体化等方面。设备自动化方面以创建无人化工厂为目标在设备前期采购实施“六高”管控,役龄长设备的电气化、数字化改造狠下功夫。产品智能化是根据我国工业发展趋势预测评估,对标世界上先进企业产品创新模式,研发智能技术产品,满足市场高新科技的需要。
第二个“三化”是工厂软件的建设,既是管理体系标准化、人员行为规范化和精益生产流程化项目。管理标准化建设,重点是以各个工序为单位,强化质量、生产、工艺、设备等管理体系建设,鼓励“创新立法”,培训到位。行为规范化建设,主要是以各工段为单位,编制相关现场管理、设备操作、自主维护和专业保全等的指导性文件。在精益生产流程化建设方面,以阿米巴班组团队建设为导向,革新命名、QC攻关和有氧活动为契机,精细管理全面程序化推进。
只有不断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创新,提质增效,才能实现制造业由“中国支柱”向“中国智造”过渡发展。那么,两个“三化”建设将成为智能制造强国的新引擎!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设备维护中心高级经理郭东栋 :
发展新型制造模式很有必要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在美国“再工业化”、欧盟“新工业革命”、日本的“重振战略制造业”以及德国“工业4.0”等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并作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
在《中国制造2025》中,智能制造被定位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通过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我认为,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十分必要;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
智能制造使得中国创造从“代工”向“代设计”转变,使中国品牌从“贴牌大国”迈向品牌大国,智能制造将是中国成为制造强国的新引擎,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社长兼主编:陈雪芹
电 话:(010)68515135
编辑部
电 话:(010)68054816/68054837/68054838/68054839
运营部
电 话:(010)68052048
学术稿件咨询电话:
电 话:(010)64936065
新闻投稿邮箱:
zgsbgcxw@126.com
技术文章投稿邮箱:
zgsbgc@126.com
开户行
工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户 名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
账 号
0200 0036 0902 2100 604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一区12号楼4门3层(10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