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访谈】制定符合国情的设备管理标准恰逢其时
更新时间:2016-09-07
北京,闷热的七月丝毫未能阻止李葆文一行前往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热情。李葆文教授领导的学府咨询(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推动TnPM为己任,受到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李葆文教授一直有个未了的心愿——参与制定符合国情的中国设备管理标准。他此行的目的,正是就如何推动中国设备管理标准化向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相关领导建言。
李葆文教授凭借多年的授教经验,对如何推动中国设备管理标准化工作有着成熟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制定符合国情的设备管理标准是众望所归。”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为了更好地让广大公众了解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牵头拟定的中国设备管理标准化征求意见稿相关背景,本刊主持人特别邀请了李葆文教授全面详细解读相关情况。
我国设备管理亟待统一标准,
新“标尺”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问:李教授从事设备管理的理论研究与推广应用已近30年,对推动我国设备管理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迄今为止,我国为何还没有制定统一的设备管理标准?
答:的确,我国至今还没有制定统一的设备管理标准,这是很遗憾的事。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这与工业企业发展的背景有很大关系。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企业管理发展的轨迹,企业先是将管理重心放在生产工艺和质量上,与此对应的国际质量标准体系逐渐在企业普及,如大家比较熟悉的ISO9000系列。随着工业伤亡事故和环境破坏事件数量的上升,全球范围内更加关注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政府和社会加强了监管力度,企业逐渐将安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管理提到议事日程上,于是相应的国际环境、安全标准体系如ISO14000、ISO18000等也随之把对设备管理的明确要求纳入其中。
其次,国际上资产管理标准的制定也十分滞后,例如2014年才正式出台的ISO55000,拖延了很久,也算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再次,与相关部门及企业一把手对设备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有很大关系。统计表明,70%~80%的质量、安全、健康和环境危害是因为生产设备的问题导致的。上述的所有标准体系虽然都与设备相关,但限于专业局限性和体系自身的管理闭环要求,多是对设备这一重要要素提出要求,但却无法详细设计设备管理和维修机制的体系模式及运行效果的评价。设备不仅是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的保障,还是企业效率、效能和成本战略管理的基石。在推动“十三五”规划重点工作落地的大背景下,不管是降本增效的精益管理,还是工业4.0及“互联网+”趋势下的企业转型升级,自动化和智能化、物联网化设备关联的因素只会越来越多,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制约作用会越来越强,同时,管理的难度和范围也会越来越大,制定设备管理新“标尺”时不我待。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各自为政的设备管理模式或标准势必阻碍行业的发展。令人欣慰的是,设备管理工作在生产制造业整个管理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得到多数企业的认同。
问:那么还面临哪些困难?
答:从客观上看,设备管理本身,无论是涉及到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还是涉及到的管理范围的广泛性和普适性,都为设计一套针对设备管理和维修水平的标准化要求带来了现实的困难。
建立设备管理标准尽管是众望所归,但是它的普及过程,或者真正被广大企业接受和认同的过程仍然充满荆棘,仍然会十分漫长,我们对此要有所准备。
资产管理已有国际标准,
我国设备管理标准体系不应缺席
问:请您简要介绍目前世界上广受关注的设备管理标准化进程?
答:迄今为止,资产管理已有国际标准,但作为实物资产管理的主体——设备管理,我们有必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管理标准。目前世界上广受关注的与设备管理相关的组织有以下几家,推动设备管理标准化各有特色。
一是欧洲维修组织国家联盟(EFNMS)。在最近十几年的欧维联会议上,对维修管理和评价标准的讨论十分活跃。为了进一步协调工作,在欧维联的部署组织下,从2000年开始,欧维联成立了TC319技术委员会,由100多家机构和公司参与组成12个专题工作小组,其中第7小组负责编制欧洲设备管理和维修评价基准。通过三次较大型的研讨会议,逐步形成了维修基准标准文件。该文件提供了3个模板,即制药行业基准、食品行业基准和混合基准。基准文件中依照平衡记分卡理念,给出欧洲设备管理评价指标和目标值,在欧盟范围推动各制造业对标提升。
二是美国可靠性与维修专业学会(SMRP)。该学会是非营利性专业组织,旨在为优秀的从业人员服务并提高可靠性和实物资产管理。美国维修与可靠性专业学会在全球拥有近4000名会员,致力于为会员提供各种福利。美国维修与可靠性专业学会成立了专门的“卓越执行委员会”,来展开设备管理与维修水平的评价工作。其评价基本上依照六大步骤展开,关注的重点包括“业务与管理、生产可靠性、设备可靠性、人员技能、工作管理”等,在全球特别是北美市场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日本设备管理协会(JIPM)。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设备管理协会就发布了评价企业推进TPM水平的PM奖评奖机制,设计了包括设备故障停机、加工废料利用、个案改善等评价重点的评分规则,其评价重点反映了关注设备效率指标和全员参与的持续改善过程的管理思想。PM奖针对企业规模大小(以500人为划分线),分为7档五个层级。从上世纪70年代始,已经持续了40多年,全球共有3249家工厂通过了各类PM奖。PM奖成为世界范围较有影响力的TPM设备管理标准和评价机制。
四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55000。ISO55000是国际资产管理体系标准编号,目前已经通过了国际标准组织的ISO最终评审,已在2014年由国际标准组织(ISO)颁布。中国标准研究院的高新技术与信息化标准化研究所,作为ISO中国方面的会员单位,负责ISO55000国内转GB标准的具体事宜。ISO55000系列文件包括55000(概述、原则和技术术语)、55001(体系要求)和55000(应用指南)3个核心文件。

社长兼主编:陈雪芹
电 话:(010)68515135
编辑部
电 话:(010)68054816/68054837/68054838/68054839
运营部
电 话:(010)68052048
学术稿件咨询电话:
电 话:(010)64936065
新闻投稿邮箱:
zgsbgcxw@126.com
技术文章投稿邮箱:
zgsbgc@126.com
开户行
工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户 名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
账 号
0200 0036 0902 2100 604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一区12号楼4门3层(10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