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会长王金祥在《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发布会上作重要讲话
2017年6月1日上午,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标准《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以下简称“标准”)发布会在山东省招远市招金舜和国际饭店隆重召开。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会长王金祥与标准起草单位代表——学府咨询集团董事长李葆文教授共同为《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揭幕。会上,国内诸多专家、大中小型企业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及相关领导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一刻。标准的发布标志着中国设备管理领域在标准体系的建设征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会长王金祥与广州学府设备管理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董事长李葆文教授共同为《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揭幕
标准编制的时代背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中国古语很好地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就非常容易产生混乱,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100多年前出版过《工厂管理》和《科学管理原理》的美国管理大师泰勒说过:“你只能改善你所能度量的”,同样阐述了规则和标准对工业企业进步的重要性。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标准化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强调标准是产品质量的基础,是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中指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纵观全球生产制造管理体系的发展进程,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ISO9000),环境标准评价体系(ISO14000),安全标准评价体系(ISO18000),以及其他机构和国际组织发布的相关评价体系如HSE、OHSAS、TS16949、GMP等。上述这些评价体系都包含相关设备管理条款,即分别从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对设备提出要求。设备管理本身除了要满足上述体系特定要求之外,是否有自身的要求需要满足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它必须要保持生产的流畅和高效运行,要降低生产成本,这包括能源、材料、维修、备件等成本消耗,实现设备全寿命周期价值最大化。因此,作为企业生产、质量、安全、环境及员工健康载体的设备,也一样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以设备为主线的生产管理评价体系。
标准编制的全程回顾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和重视设备管理体系的推进和标准化工作。早在2005年,就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全面生产维护委员会发布了《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体系要求》,指导工业企业对标提升,截止到2016年底,约有十几个行业的近70家厂矿企业通过了设备管理水平评价,有效地推动了中国工业企业设备管理水平进步。
2014年6月18日,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工业集成服务中心成立之际,广州学府设备管理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葆文教授、珠海经济特区顺益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张建新向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王金祥会长等协会领导专门就设备管理体系标准化事宜做了汇报和沟通,并提交了建议书,内容包括设备管理标准化建设、设备管理及维修技术人员培养、TnPM体系推进和加强设备管理国际交流合作等。
2015年7月7日,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成立暨授牌仪式在广州学府设备管理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举行,主持授牌仪式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牛昌文和副秘书长魏景林再次听取李葆文教授和张建新总裁的专题汇报,就设备管理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实施思路进行研讨和交流。
2016年3月22日,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在广东湛江召开第五届中国钢铁合作交流会期间,李葆文教授和张建新总裁再次拜会协会副会长牛昌文及副秘书长魏景林,就标准编制和后续工作提出具体设想。
2016年7月1日下午,王金祥会长在北京亲自主持会议,召集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各部门负责人,听取李葆文教授、徐保强副教授就国内外设备管理体系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后续设想等方面的汇报,并就加快标准化工作给出五点意见:一是要内部统一思想,设备管理标准编制是好事,一定要做;二是要认真思考以什么名义做及怎么做的问题,发布后要能最大程度获得认同;三是要快,要抓紧,掌握好发布的时机,早一点比晚一点好;四是先解决共性问题,将来再制订分行业的子标准,出系列标准;五是要尽快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全力推动标准尽快发布。至此,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新标准《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的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并逐渐驶入快车道。
完成标准初稿后,我们开始广泛散发征求各行各业专家的意见。期间收集的意见达几百条,文字数量接近10万字,这充分反映了广大企业和专家对这一标准的关注。
2016年8月15日,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在山东招远举行专家论证会,来自一些省市设协、行业专家、招金矿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烟草等企业代表20多人,审核了标准的初稿,对第一轮收集的专家反馈意见做了梳理,并重新构建了体系标准的框架目录,确立了后续完善的方向和重点。
2016年9月20日,编写小组完成设备管理标准第二版的征集意见稿,并在无锡举行的中国设备管理大会上向150多家企业的600多名代表发放,进一步征集对标准条文和要求的完善建议。
2016年12月3日,编写小组完成第三轮的专家意见征集,共收到80多家企业的200多条完善建议,并向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提交标准的第三版(送审稿)。
2017年2月16日,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召集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广州大学、广州学府设备管理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珠海经济特区顺益发展有限公司的代表,特别邀请了有丰富标准编制经验的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孙艳秋老师和刘慧彬老师等专家代表,齐聚北京。依照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反馈意见,以及《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国质检标联[2016]109号)和GB/T20004.1-2016《团体标准化第1部分:良好行为指南》所规定的组织管理、程序和编写规则,再次逐条逐句对标准文字进行修改优化,形成标准的报批稿。
在2017年3~4月期间,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完成了标准的报批和备案工作,2017年4月18日,王金祥会长亲自审阅了报批稿并做出指示。

2016年8月,中国设备管理体系标准座谈会在山东招远召开
2017年4月25日,国家发改委林念修副主任对报批稿和设备管理标准化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还在批件上指示产业协调司对协会的标准化工作给予支持。
2017年6月1日,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标准《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在山东招远正式发布。王金祥会长、李葆文教授共同为《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揭幕,会议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牛昌文主持,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魏景林宣读《关于发布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标准<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的通知》,这标志着中国设备管理标准的正式启动。
标准命名为T/CAPE10001-2017,其中T代表团体标准,CAPE是标准发布单位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英文简写,10001是标准代号,2017是发布年份。
标准编制过程中专家意见摘录
标准从酝酿到正式发布,要感谢的人非常多,除了协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张建新总裁也参与了标准策划到编制的全过程,招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更是对标准编制工作给予了巨大支持,不仅第一次的专家论证会和标准的发布会均由招远矿业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条件,董事长翁占斌、总裁李秀臣也多次参与会议,号召招远矿业要在设备管理标准化方面做出表率;副总裁董鑫、设备部长姜建军更是全程关注,为标准的专家论证会和发布会的筹备细节尽心尽力。
每一轮的专家意见征集都得到了行业专家和企业的积极响应,中设协LCC委员会主任吴奕亮教授写到:“题目很大,专业内容很广、设备种类繁多、时间跨度大、新技发展迅猛,确实不易,征求意见稿写得好、大部分内容写得细,是对国内设备管理状况一次系统的梳理总结和提升,相信经过进一步完善后,一定会对我国设备管理现代化、标准化、及与国际有效接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80岁高龄的张孝桐高工也在专家反馈意见中,就企业设备管理的架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设备管理、企业设备管理在现场管理的要求、如何结合国家及习主席号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设备管理的结构性改革等提出了几千字的中肯建议。
国家电网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韩天祥高工反馈了近万字的专家意见,详细就标准框架、设备前期管理、设备招投标过程如何兼顾寿命周期价值最大化原则等进行说明,提供案例和模板。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谭昌晶总工、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王玉新总裁助理、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事业总部龙静副总工、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李广总裁助理、华润集团海丰电厂的王峰总经理、山东中烟济南卷烟厂副厂长孟庆华和马俊主任、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肖永刚副总、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张凯部长、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孙艳秋老师和刘慧彬老师等,以及许许多多的行业领域专家和企业代表,都是多轮次反馈意见。可以说没有这么多行业专家的关注和支持,标准的编制工作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完成。
可以自信的说,这套标准凝聚着中国设备管理人的多年心愿,也是中国设备管理工作者的集体智慧结晶,同时也是中国迈向制造强国、通往中国制造2025的护卫舰。
标准应用和后续推广的初步设想
王金祥会长在《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的标准发布会上,就标准应用和后续推广工作提出了四点意见:
第一,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制定相关行业、相关领域的团体标准。
第二,要逐步完善《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的相关配套文件,例如:《标准实施工作指南》、《标准解读》及《评价细则》等等。
第三,要积极开展标准的试点工作,在优秀企业中间先行先试。同时产生辐射和引领作用,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实施。
第四、要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密切联系,协会团体标准制定工作今后要逐步引入国际标准的资深专家参与,不断增强协会标准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王金祥会长的发言为中国设备管理标准化建设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相信,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领导下,我们会加快编制相关配套文件,组织标准的解读和骨干培训工作,收集第一批的标准示范企业名单并辅导标准落地,努力争取更多的企业了解标准、熟悉标准、应用标准,共同为推动中国工业企业设备管理水平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发布会现场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团体标准工作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