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益科技园:珠海崛起的工业集成服务战略新高地 ——浅析珠海经济特区顺益发展有限公司创新发展新样本
更新时间:2025-09-24
作为珠海经济特区顺益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益”)深耕工业集成服务领域的战略高地,顺益科技园以“新质生产力”为发展引擎,从技术创新、生态融合、服务升级三大维度精心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打造工业服务领域的全新标杆。
这座占地3.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科技园区,不仅承载着新材料研发应用、智能技术转化与工业人才培养的使命,更以场景化服务模式和全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为工业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数智化转型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在这里,新材料研发与智能技术转化不再是孤立环节,而是通过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形成“研发-验证-量产”闭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无需“各自为战”,入驻园区即可享受从工艺优化到人才培育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就连设备维护这类“隐形痛点”,也被拆解为数据诊断、预防性维护等模块化服务产品。这种打破常规的服务范式,究竟如何孕育出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工业新生态,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充满创新活力的产业聚集地,探索它如何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转化为可落地的产业实践,在工业服务的蓝海中开辟出一条差异化的破局之路。
三大维度,构建工业集成服务“顺益样本”
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向“制造+服务”深度融合转型的关键期,顺益科技园以“工业集成服务”为核心抓手,聚焦“服务模式创新、资源协同整合、人才培育”三大维度,构建起差异化竞争优势,不仅为入园企业注入了高质量发展动能,更以先行探路的姿态,为大湾区工业服务升级提供了“顺益样本”。
——张建新
服务模式创新是顺益突破传统的关键。区别于单向、被动的传统工业服务,顺益科技园以“场景体验式工业集成服务”重新定义客户协作方式。通过建设“三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实验检测中心、展示体验中心等平台,以沉浸式场景还原和实景技术演示,客户可直观感受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实际效能。例如,在自润滑材料应用测试区,客户可现场观察材料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在表面处理实验中心,先进工艺的可视化操作流程让技术优化需求变得更清晰可触。这种体验式服务模式增强了客户对工业服务的认知与参与度,更推动了技术需求与解决方案的精准匹配,让服务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企业创新升级的“共舞者”。
资源协同整合是支撑服务高效落地的重要基础。顺益科技园整合了政府、协会、科研院校、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丰厚资源,构建起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园区内,实验检测中心、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工业领域耐磨修复应用中心、自润滑材料应用测试中心等资源面向所有入驻企业开放,降低创业风险和成本,促进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与发展;同时,通过定期举办行业峰会、技术研讨会等活动,园区搭建起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桥梁,推动“技术-资本-产业”高效循环。这种“大平台+小生态”的资源整合模式,不仅激活了单个企业的创新活力,更催生了跨领域协同创新的“化学反应”,为产业集群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人才培育与发展是顺益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顺益科技园积极打造工业教育服务平台,提供理论教学、设备实训、高端人才引进等多元化的学习培训方案,培育具有综合技术素养的实战型专业人才;同时,通过国际交流项目引进海外高端技术与管理人才,为服务创新注入全球化视野。目前,园区已培育出一批覆盖材料研发、工艺优化、设备维护等领域的实战型专业人才,他们不仅是园区企业的“技术骨干”,更成为大湾区工业服务升级的“得力帮手”。
“三新”助力,打造大湾区工业创新“新引擎”
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顺益科技园的“新”不仅呼应时代趋势,更以独特的实践路径与深层价值,构建起区别于常规“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竞争力。其与新质生产力的“新”有何不同?如何通过具体措施创造工业集成服务新优势?又为何能成长为区域工业发展的“新引擎”?答案藏在其“场景深化、服务升级、生态协同”的独特逻辑中。
——张建新
顺益科技园的“新”,新在应用场景深化拓展。相较于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新技术广泛应用”,顺益更注重将“三新”深度融入工业服务全链条,并通过场景体验打破技术抽象性。例如,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应用展示厅,客户不仅可见材料在汽车上的成果,更能通过模拟实验直观感知其耐高温、抗腐蚀等性能优势,大幅提升了服务深度与广度。
其“新”,还新在定制化服务精细升级。顺益聚焦企业个性化需求,提供“量体裁衣”的工业集成服务。以服务某大型金属加工企业为例,专业团队深入调研其行业特性、发展阶段后,定制出涵盖刀具优化、加工液管理等在内的综合方案,最终实现刀具寿命延长10%以上、加工效率提升10%~20%、加工液消耗减少30%~50%,精准匹配企业降本增效目标。
其“新”,更体现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升级。顺益不仅自身深耕“三新”研发,更主动融入珠海及更大区域的产业集群,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产业形成协同网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创新生态共建,形成“以园促产、以产带链”的协同模式。
基于这一“新”逻辑,顺益科技园正以四大措施夯实工业集成服务新优势:一是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场景体验式平台,通过众创空间、咨询培训等载体,促进技术与产业需求精准链接;二是强化技术应用,在工业润滑、胶黏、密封等核心领域加大环保新材料研发投入,助力客户绿色转型;三是完善人才培养,构建“理论教学+设备实训+高端引进”一体化教育平台,培育实战型技术人才;四是拓展合作交流,深化与科研机构、高校及国内外顶尖企业的联动,探索工业集成服务新模式,为新质生产力持续赋能。
从“场景深化”到“生态协同”,从“服务升级”到“引擎赋能”,顺益科技园正以独特的“新”实践,为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自我进化,创新升级工业服务智慧生态圈
为了更好地响应大湾区制造业转型的真实需求,真正做到与园区企业共同成长,顺益科技园主动迈入新一轮的自我迭代与创新升级阶段。
——张建新
创新升级离不开硬件支持,顺益正在系统性地提升实验与检测设施的精度与效率,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新材料、新技术研发需求。建设更多智能化的办公和生产空间,配备先进的智能设备和系统,实现办公和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运营效率。
未来的顺益科技园,不只是一个场地供应商,更是一个高度响应的智能实体。在运营模式上,科技园区正在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深入分析企业需求与市场动态,目的是实现更精准的服务匹配。另一方面,顺益也在积极推动开放式创新——主动打破“园区有边界”的传统思维,积极引入外部科研机构、产业链伙伴和国际资源,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充分流动和共享。只有这样,创新才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态化的。
服务层面,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除现有的工业润滑、胶黏、密封、表面处理等服务外,还继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如提供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拓展等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要实现这些升级,顺益也在锤炼自己的核心能力。首当其冲的是技术整合能力。用顺益董事长张建新的话说,“正在搭建一个高效的技术整合平台”,紧密联动科研院校与行业企业,不是为了“囤积技术”,而是把不同领域的技术(如新型润滑材料与先进表面处理工艺)做有机融合,最终为客户提供真正靠谱的综合解决方案。
人才,始终是顺益最看重的资源。面对工业服务越来越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顺益在张建新的带领下,正在推进系统化的人才建设:一方面,通过内部培训提升现有员工的专业技能,如开展针对新材料应用、设备维护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课程;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部高端人才,尤其是具有跨领域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充实研发、服务等团队。供应链能力,在不确定性加剧的今天变得尤为重要。顺益正在持续优化供应链机制,与核心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精准预测需求,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数据驱动,是顺益创新服务的“隐形引擎”。利用数字化技术收集、分析客户数据,通过建立客户服务数据库,分析客户的使用习惯、需求偏好等,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推荐,实现精准营销和服务定制。基于数据分析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最后,针对珠海正在发力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产业,顺益科技园与珠海产业集群的协同是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顺益科技园的升级路涉及硬件、运营、服务、人才、数据等多个维度,而其核心逻辑始终是通过构建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真正为企业降本增效、为区域产业赋能。
张建新表示,“这条路很长,但每一步,我们都朝着更高效、更开放、更智慧的未来迈进。”
“园区+业务”深度融合,打造工业集成服务新生态
从技术赋能到场景落地,从资源共享到生态共建,顺益科技园正以“引擎”之力驱动业务升级,以深度融合构建竞争壁垒,为顺益向“工业集成服务领军者”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张建新
顺益科技园作为顺益发展的“核心”,在推动原有业务板块升级以及实现园区平台与公司业务深度融合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依托“三新”推动创新。园区聚焦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持续引进和孵化具备“三新”特质的企业,使顺益在工业润滑、胶黏、密封、表面处理等传统优势领域不断融入前沿技术,保持技术领先。
二是提供场景体验优化服务。通过建设工业集成服务场景体验区,客户可直观感受新材料、新技术的实际效能。这种场景体验不仅增强了客户对服务的认知和信任,也为其反馈服务提供通道,实现服务的持续优化。
三是整合资源拓展业务范围。科技园整合了政府、协会、科研院校等多方资源,助力顺益将服务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借助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研究,为客户提供从选材到制造的全流程服务,提升业务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锚定未来,擘画产业发展新蓝图
在我国制造业向“智造+服务”转型的浪潮中,工业集成服务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作为该领域的先行者,顺益科技园始终以“链接资源、赋能创新、引领未来”为使命,在“以科技园为引擎,谋求工业集成服务新优势”的征程中,既直面成长考验,更以敏锐洞察把握时代机遇,正向着“成为湾区工业创新枢纽”的愿景迈进。
——张建新
工业集成服务的发展,从来不是一条坦途。顺益的每一步前行,都伴随着对“资源整合、技术突破、市场培育”的深度探索。“要推动‘三新’的高效转化,需联动政府、科研院校、国际品牌与产业链上下游,打破技术壁垒、弥合标准差异——这并非易事,但我们以开放姿态搭建协同平台,让‘各自为战’变为‘生态共荣’。”张建新表示。
时代的馈赠,永远属于准备好的人。当智能化、数字化重塑工业服务形态,当“双碳”目标为绿色发展按下加速键,工业集成服务正迎来“从有形到无形、从单一到生态、从效率到绿色”的黄金变革期。而这正是顺益科技园的战略机遇所在。
展望未来,顺益的愿景清晰而坚定:不仅要成为珠海及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的“创新枢纽”,更要成为国际工业集成服务的“交流窗口”。推动区域工业企业从“制造”向“智造+服务”转型,通过“三新”应用降低能耗、提升效率,培育工业服务人才梯队,为大湾区输送既懂技术又懂服务的复合型人才;以开放的姿态深化国际合作,与德国乌尔姆TFU科技园等全球平台互学互鉴,将国际经验转化为本土创新,让我国工业服务的“顺益方案”走向世界。
从解决行业痛点到引领产业变革,从服务区域发展到链接全球资源,顺益始终与时代同频、与产业共振。这里不仅是“三新”技术的转化平台,更是工业企业向“智造+服务”转型的成长伙伴。未来已来,相信顺益将以创新之力,书写大湾区智造的璀璨新篇!
社长兼主编:陈雪芹
电 话:(010)68515135
编辑部
电 话:(010)68054816/68054837/68054838/68054839
运营部
电 话:(010)68052048
学术稿件咨询电话:
电 话:(010)64936065
新闻投稿邮箱:
zgsbgcxw@126.com
技术文章投稿邮箱:
zgsbgc@126.com
开户行
工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户 名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
账 号
0200 0036 0902 2100 604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一区12号楼4门3层(100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