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依托管理“秘诀” 建立我国工程机械租赁行业新生态 ——中铁一局创新设备管理调查

更新时间:2019-02-13





2019年1月9日,由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一局”)研发的中国工程机械在线租赁平台(以下简称“即时租赁”)启动仪式(试运行)如期举行。对于分管设备的中铁一局副总经理鲁和友等众多的“中铁人”而言,这无疑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令“中铁人”自豪的是,该平台不仅仅局限在中铁一局,而是面向全社会的大平台。这个被“中铁人”称为“建立我国工程机械租赁行业新生态”的即时租赁平台,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建立“互联网+租赁”的模式,营造公平、公正、互惠互利的良好租赁市场环境,为工程机械租赁供需双方搭建起方便、即时、快捷、高效的业务对接桥梁。

2000余家供应商的支持、435天的调研设计研发、30余名团队成员的倾情投入、数次的颠覆重建……即时租赁平台的启动,不仅为中铁一局创新设备管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建立中国工程机械租赁行业新生态,推动设备资源动态整合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大舞台——

中铁一局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集建筑施工、科研与技术开发、设备安装、加工制造、工程机械、机车运输、工程监理和技术咨询为一体的技术密集型集团企业。这个新中国铁路建设的排头兵,目前共拥有各类型号机械设备8155台(套),设备固定资产原值66亿元。凭借其出色的管理,中铁一局被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推荐为“2018年全国建筑业设备管理创新示范单位”。

如此庞大的设备资产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管理秘诀?本刊一行在中铁一局调研时了解到,这个以创新为驱动的新中国铁路建设排头兵,依托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多彩的创新活力、强大的集中管控系统,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及体系建设,增强管理与技术创新活力,不但盘活了资产,而且走出了一条充满活力的特色之路。

要想跑得快,还要车头带。中铁一局在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海民,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晓峰等主要领导的带领下,以战略眼光促进集团公司转型升级,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工作,全员主动作为,创新动能十分强劲。

“在大型专用设备管理方面,我们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对能耗管控、技术状况、维护保养等指标进行考核,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在中铁一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文吉看来,要把政工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为集团公司的发展锦上添花。为此,他们研究构建了设备管理党支部负责的体制机制。

“用机械化代替人工,用智能化提高质量、效率是装备设备领域的发展方向。中铁一局在专业化、信息化方面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制定相关制度,探索出一条制造、施工一体化的特色之路。”中铁一局物资设备部部长耿继敏深有感触地说。

中铁一局的管理者们达成共识的是,重视并强化设备管理是保证企业施工生产的基础,也是实现国有设备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




1 依托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原值 66 亿元的设备资产管理“井然有序”



简评

“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混乱的事情规范化”。杰克·韦尔奇这句话,道出了管理的真谛。保持设备良好、高效运行,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依托完善的管理体系,在一朝一夕的辛勤付出与努力中实现的。中铁一局在管理职责、资源配置、管理方式等制度层面进行了合理规划与布局,制定了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灵活实用的设备管理体系,成为设备管理的行动指南。


特写

一个人若要达到一个目标,一定需要清晰的规划来支撑,企业的设备管理同样需要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支撑,以期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倪平利,这个有着创新精神、富有高度责任心、洞察设备管理行业趋势的中铁一局物资设备部副部长,面对着他自己亲手制作的内容丰富的设备管理 PPT,思路如行云流水般,时而滔滔不绝,时而旁征博引,生动诠释着中铁一局设备管理的“秘诀”。



三级管理盘活了资产,设备使用率连年超过 95%


清晰明确的三级管理架构,不仅打造了标准化的设备管理体系,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行业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据了解,中铁一局始终以自身行动,良好地践行设备管理工作。他们按照“设备集中、专业管理、分级履责”的原则,实行集团公司、子(分)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体系,并实行设备专业化公司专业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使设备管理“有规可依、依规必严、先进必奖、违规必究”,实现了设备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和信息化管理,在设备管理诸多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对于设备的整体规划与配置,中铁一局结合自身情况,坚持“充分利用自有设备,合理利用社会资源,设备配置向高精端、大型专业发展”的原则,重点在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建设、隧道机械化、深水桥梁、大跨度桥梁、水利水电、城市地下管廊、建筑工业化、机车车辆、机器人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构筑设备的科学布局。他们先后配备了一大批先进的大型专用设备,如 900T 提运架、盾构机、铺轨机、管棚钻机、挖装机、公铁两用架桥机、万吨机车、顶管机等(占设备总资产的 49%),既实现了设备的科学、先进、创新、经济、持续的规划,又满足了企业“做优、做强、做大”的需要。


对于新购设备的配备,中铁一局实行战略供应商、优质供应商、合格供应商制度。并按照“统一注册、分类管理、动态评价、择优汰劣”的原则,进行动态维护和评价管理,集中设备品牌,透明稳定价格,实现规模效应;设备选型遵照“技术先进、配套合理、经济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和“性价比”的原则,坚决不允许“只以价格论英雄”的理念来选购设备,杜绝了设备因选型不当而造成的资源浪费,设备使用率连年达到 95% 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中铁一局在新购设备配备过程中,制定的相关倡廉措施如同“紧箍咒”,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保障。设备管理部门会同纪检部门,建立健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制定采购廉洁协议、风险防控措施、预防插手、干预备案制度,实行纪检部门监督再监督管理机制,保证设备管理过程的依法合规。


“准精细严” 夯实了设备管理“地基”,“三条红线”不能碰


“准精细严”几个字,完整地概括了中铁一局设备基础管理的精髓,即准确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精确到每个管理人员的职责量化,细到每个环节都清清楚楚、流程清晰,严格执行力建设。以这四个字为行动准则,中铁一局在各级设备基础管理工作中的亮点一一呈现。

在基础设备管理方面,中铁一局实行设备在计划、采购、调配、租赁、管理号码审批、操作证管理、合同评审、设备转让与报废处置的分级集中管理制度,集团公司宏观调控,子(分)公司主责管控,项目部过程主控,确保规范性;实行租赁设备及分包队伍设备统一编号、统一标识、统一管理、进场时进行技术性能鉴定及价值评估制度,保证现场设备整齐划一、规范使用;持续实行大型专用设备机长负责制、定级定人、人随机走及单机核算制度,确保设备安全使用、成本受控;实行操作人员进场培训、考核取证、持证上岗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在固定设备附近张贴、移动设备在操作室张贴制度,确保设备安全使用 ; 推行设备二维码管理,实现每台设备“一扫便知”,其来源、出场时间、保管人、设备现状等尽显无余;推行混凝土配料远程监控技术,实现配料参数、混凝土质量的后台管控。

针对数量庞大的大型专用设备,中铁一局实行周报、月报及警示制度,建立动态管理台账,随时掌握设备动态信息,及时完成设备调配、租赁、转移等工作;如每两个月对盾构机进行一次调配方案调整,实现盾构机的全面调控,并对未按节点工期完成的项目进行警示,以保证设备的高效使用。

在设备监测方面,成立设备状态监测技术中心,配备先进的油液检测与故障诊断仪器,对大型专用设备使用油液的粘度、水分、清洁度、杂质等定期逐台检测,提前预警油液质量问题及设备故障的发生,保障设备安全平稳运转。

在管理制度方面,开创性地实行设备管理三条红线管理制度,即“除小型机具外,项目部不得采购任何设备;项目部不得为分包队伍垫资购买设备及未经集团公司批准,不得私自回购分包队伍设备及租赁设备;不得租赁领导、亲戚、朋友及利益关系人设备和职工集资购买的设备”,一旦违背,不论单位和个人,一律严厉查处;实行设备日常检查、项目部月度检查、子(分)公司半年度检查、集团公司年度大检查制度,实现集团公司检查覆盖率不低于 10%,子(分)公司检查全覆盖,力争“设备管理规范化、安全装置零隐患、设备状况零缺陷、设备操作零违章、实现企业零事故”。



2 依托多彩的创新活力,工程机械租赁平台闪亮运行



简评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这个驱动企业发展的热词,在中铁一局被演绎得异常生动。设备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完美结合,让中铁一局前行的脚步更加铿锵。



特写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动力,是每一位员工高度责任心的体现,是对企业负责、为社会尽责的高度体现。即时租赁平台上线仅 7 天时间,关注公众号人数就超千人,申请注册的设备出租方达 568 家,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和热烈响应。

创新,在中铁一局早已蔚然成风。据了解,“中铁人”之所以能够激发出如此强大的创新潜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创新氛围浓郁。比如规章制度的硬性要求,以及领导者的表率作用等因素影响。二是每一位员工都具有强烈的创新意愿。正是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叠加,才真正激发了员工和企业的创新潜能,大大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




集中租赁节约了成本,即时租赁更是锦上添花


租赁制度作为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配置机械设备、提高企业生产劳动能力的关键制度,一直受到中铁一局的高度重视,设备租赁制度是提高整体作业能力,节约企业劳动成本的重要基石。

中铁一局作为国家大型综合国有企业,涉及铁路、公路、桥梁、隧道、市政、房建、水利水电、城市轨道交通等各个建设领域,施工项目遍布全国各地和海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强大的实力,更有着强烈的创新理念和责任心。为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高效配置机械设备,充分满足施工生产需要,中铁一局持续创新租赁管理理念,在继续推行设备租赁合格供方管理、指导价限价管理、设备租赁供方评价的同时,全面实行设备集中租赁管理,以子(分)公司为集中租赁主体,在各自主责区域内对常用施工设备进行年度集中租赁招标和实时招标,各单位全面共享设备租赁资源,有效降低了租赁价格,提高了服务质量,实现了企业与用户的共赢。

2017年,中铁一局设备集中租赁比例为78.98%,按照和租赁指导价及限价对比,集中租赁费用年度降低率5.6%,年度节约租赁费用约4400万元;2018年,租赁费用共计11亿元,集中租赁率92%,集中租赁费用年度降低率5.2%,节约租赁费用约5262万元,集中租赁管理工作成绩斐然。

与此同时,中铁一局意识到,集中租赁虽集中了规模优势、降低了租赁成本、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竞争态势,但不能高效及时地让供应商和客户对接,创新即时租赁平台已势在必行。

应势而生的即时租赁平台的启动,不仅更好地发挥了集中租赁的原有优势,同时借助互联网、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统一整合社会租赁资源,解决行业设备出租方与需求信息不通畅的难题,即时实现平台租赁交易,并借助物联网技术完成设备轨迹跟踪、状态监控等多项智能管理功能,真正做到了“需求发布,即时响应”的建设目标。未来,平台将通过市场化运作,在服务于企业、服务于行业的同时,为全社会提供服务支持,并将适时推出国际版,助力全球工程机械租赁行业向前迈进。



领导重视激发了创新活力,自主研发收获硕果累累


“创新不是靠几个带头人简简单单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全体成员均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并持之以恒的进行下去。”鲁和友介绍说。

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所以对设备的生产研发必须具有高度的创新意识。为更好地发扬创新精神,中铁一局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两级设备管理部门、技术部门为组员的创新工作小组,实行技术创新和设备管理创新奖励制度,鼓励全员积极创新。

领导重视激发了创新活力,自主研发硕果累累……



盾构施工难题被中铁一局一一攻克——中铁一局于2002年开始进入盾构施工领域,截至目前,自有盾构机58台,累计完成隧道掘进总里程357.6千米,已在34个城市进行盾构施工,取得了盾构地下洞室内调头、通过溶洞群、过断裂带、高富水地层、过江过河掘进技术、冷冻进洞、重叠隧道、软弱不均掘进技术、瓦斯隧道施工技术、近距离穿越构、建筑物,复杂地质条件下建筑物沉降控制技术等诸多成果,并成立盾构掘进技术中心,实现盾构研发、制造、检测、技术培训和咨询、维修再制造、盾构仓储基地等多种功能;为了更好地完成盾构施工,探索研发设备核心部件国产化改造,中铁一局专门成立了盾构再制造技术攻关小组,以创新为指导思想,攻克设备拆解、检测、部件更换、重新制造等技术难题,先后对10多台盾构机进行再制造,为企业节省购置费用2亿多元,经过再制造的盾构机已经投入现场施工,使用效果良好。

自主研发了多种新型的设备——为响应国家全面推进隧道机械化施工的要求,自主研发了移动栈桥、防水板挂设台车、喷淋养护台车、液压自行式模板台车等设备;联合校企研发了管棚钻机、挖装机、多功能作业车、混凝土湿喷机、锚杆台车、钢拱架安装台车、拱架锚杆安装一体机等集机、电、液、自动控制为一体的国内先进的隧道施工专用设备系列产品;全力推进机器人隧道施工、智能机器人焊接技术、现场监控无人机航拍技术及配置;研发出了隧道模板台车衬砌自动检测混凝土量、密实度和防止空洞产生技术,逐步打造了设备智能化、数字化施工;成立气动列车研发中心,引进巴西气动列车项目,创新研究以空气作为动力带动列车运行的技术,发挥在中低运量轨道交通中造价低、能耗低、噪声小、建设周期短等优势,满足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对新技术的需求。

正是这一系列创新举动,构建了中铁一局多彩的设备产业链。截至目前,中铁一局其先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6项,外观专利5项,发明专利3项;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创新一等奖1项,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科技成果创新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3 依托强大的集中管控系统,设备管理“大厦”日趋智慧


简评

高效运转的设备管理“大厦”,离不开强有力的科学管控。“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影响力在中铁一局随处可见。智能的管控手段,独特的企业文化,这里聚集着看似并不相容的智能与温情。


特写

智能化管理在中铁一局正悄然推进。在中铁一局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远程监控及智能管理中心,硕大的屏幕清晰地显示并监控着全国各地的施工场景、工作现场的工程进度及设备的运行状况。与其比邻的,是正在筹建中的中铁一局智能科技孵化器、智能科技分公司。这些集中管控系统的不断开发,使中铁一局的设备管理“大厦”日趋智慧。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强大的大数据系统可以有效地保障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地运行,在强化设备管理方面也不例外。早在2016年,中铁一局集团申报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项目就获得相关部委大数据发展重大工程首批支持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行业提供施工精细化管理、施工方法选择与评估、质量、进度与成本优化、装备选型与设计优化、装备健康管理远程智能运维、施工安全及风险评估、政府行业监管等提供信息化和决策支持服务。项目的获批,对中铁一局推进智能化建设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正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被“中铁人”视为核心竞争力,装备设备领域正日益呈现出集约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趋势,这对提升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智能监控方便了管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太阳能风能路灯,360度自动洗车平台,智能环境监测与喷淋联动系统……”走进中铁一局建安公司西安地铁5号线阿房宫车辆段工地,标准、规范、大气的工地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可观摩施工主体的VR技术、用来制作项目沙盘模型及各种构件的3D打印、每天进行现场安全管理巡航监控的无人机,现场智能管控、绿色施工等呈现出一系列亮点。

本刊一行了解到,中铁一局正全力推动设备信息化建设……

《盾构集群远程监控与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完成了基本信息、盾构姿态监控、施工掘进功效管理等十个业务模块的设计与开发工作,累计接入盾构102台次,实现了收集并分析盾构掘进参数、对异常掘进状态的预警。在2018年,又相继研发了盾构土仓可视化系统、盾尾间隙测量系统、滚刀磨损检测装置,并在高风险、高埋深、高水压盾构施工项目加装使用,待系统通过工业试验性能稳定后,将全面推广使用。

《设备管理软件系统》实现了设备在信息录入、供应商管理、调配、操作证管理、管号审批、租赁管理、协作队伍设备管理、核算等方面的网上信息传递,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机车车辆综合管理系统》和《铁路工程运输调度指挥管理系统》实现了行车调度、列车定位、速度监控、接近报警等管理,保证了行车安全;《车联网GPS管控系统》实现了对设备运行轨迹、发动机停机、混凝土输送罐车正反转、油料消耗等的有效监控。



“温馨小窝”留住了人才,多元培训奠定发展根基

西安地铁5号线阿房宫车辆段工地的职工办公区和生活区,超越了此前对施工现场的所有想象,处处彰显着人性化的管理。在这里,还未施工的闲置土地被开垦成员工们的开心农场,员工们不但可以在里面种植自己喜欢的蔬菜,而且还能感受到种植的乐趣,分散日常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在这里,为了让员工们拥有更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咨询室和发泄室随时为员工们敞开着。

“如果说,员工的能力是一辆车上的发动机,那么员工的心态和情绪则是发动机的燃料和润滑剂。”中铁一局建安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会松感慨地说,建安公司因施工场地多而且地区广,大部分员工因无法常回家,工地的生活质量就纳入了管理者的视野,为员工们营造“温馨小窝”成为留住人才的特殊方式。

即便是在极端发达的人工智能时代,人也一定是一切工作进行下去的前提。制度再怎么完善,设备再怎么先进,若人的能力无法跟上,留不住人才,也不过是无炊之米。

几年来,中铁一局积极制定并完善“制度留人、薪酬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前程留人”等措施,不断壮大设备人员队伍。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厂家培训、专项培训、网络培训、建群解答等方式,共计培训设备管理、技术、操作3000多人次。2018年,又积极推广“网络教育学院”在线培训,将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及大型专用设备操作等分模块制作视频教程,使各级设备人员随时可在网上学习,提升综合业务素质和岗位工作能力,构建了中铁一局“设备人员齐备、上下团结一致、业务素质优秀、管理工作规范、管理效益突出、绩效考核严明”的高效的设备管理团队和“素质良好、爱岗敬业、技术精湛、善于革新”的技术团队,进一步满足企业发展和施工生产的需要。

通过多方面的措施,中铁一局已经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员工,这些员工如同中铁一局这只鹏鸟腾飞的翅膀,飞向广袤的“中国制造2025”蓝海。


社长兼主编:陈雪芹

电 话:(01068515135

编辑部

电 话:(010)68054816/68054838/68054839

广告部

电 话:(010)68054837

发行部

电 话:(010)68052048

学术稿件咨询电话:

电  话:(010)58408627

新闻投稿邮箱:

zgsbgcxw@126.com

技术文章投稿邮箱:

zgsbgc@126.com

开户行

工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户   名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

账  号

0200 0036 0902 2100 604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一区12号楼4门3层(100045)